RCV模型应用

资源-能力-价值”模型(RCV模型)是一种企业分析模型。它的目的是不断测量一个企业在资源获取、资源利用、价值创造方面的效率,从而优化资源、并持续提升整个企业的效益。在前一篇文章中,我们简要介绍了RCV模型中的资源(R)分析、能力(C)分析、价值(V)分析,这些是对企业内部情况的描述和测量。而要拧干企业内部的水分,提升效率,则需要分析以下三种效率

RCV模型分析

资源获取效率(“V/R”)分析

通过将资源(R)同投入的价值(V)进行比较,我们得到了“资源获取效率”。事实上采购效率就是资源获取效率的一种。

我们依旧以电力行业为例。如下图,一方面,我们需要对资源项分项来分析资源获取效率(更直观的,可以说是资源获取“价格”)。另一方面,我们通过对同类单位之间的比较,以及和公司标准之间的比较等手段,来评价效率的高低。

资源获取效率(“V/R”)分析

资源获取效率分析的难点在于“资源”未必都是同质化的。比如人,平均工资水平低,对企业并不见得就是个好事。再比如,对于像咨询行业、设计行业,这些智力劳动,创新劳动的行业,大家最痛恨的就是“最低价中标”,而且对企业也是非常有害的。但是,无论如何,对于企业来说,测量资源获取效率,尤其是同质化资源的获取效率,还是绝对必要的。

资源配置效率(“R/C”)分析

我们通常所说的“人浮于事”,反应的就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。同样的两个变电站,一个人多,一个人少;一个备件多而乱,一个备件少而精,这都是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。所以,如下图所示,资源配置效率是通过耗用的“资源”和生成的“能力”之间相比较来分析衡量的。

资源配置效率(“R/C”)分析

当然,相同或类似的能力之间资源配置的区别容易比较,比如两个变电站,两段输电线路等等。但是,虽然不同但是有一定替代性的能力之间如何分配资源,就是一个难点。

能力创收效率(“C/V”)分析

能力(包括产能)是否创造了足够的价值?这个问题通过能力创收效率来回答。能力创收效率是通过价值和能力相比较计算的。价值指标可以用非财务指标,比如输电线路的实际负荷,比如维修班组的实际维修工时等等。这一类的“能力创收效率”就包括了常用的产能利用率,或者开工率。下图就反应了电网的产能利用率。

能力创收效率(“C/V”)分析

另外一种情况是:价值指标可以使用财务指标,比如各种收入。比如商业地产、零售、餐饮等行业普遍使用的“坪效”指标就是属于这一类。还有,比如铁路、收费高速公路、城市地铁等行业的“每公里年收入”指标也是属于这一类。

通过这三种分析维度以及三种效率分析, RCV模型有效解决了 “资本密集型”和“基础设施型”行业的资源优化问题、提升这些企业的效率。

更多关于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,敬请关注上海基甸信息

关于我们

上海基甸信息科技是国内领先的财管解决方案服务商,专注为企业提供专业的、深度的财务分析方案,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管理,提供重要的经营洞见,助力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。

经过十年的发展,我们已服务于东风有限、广汽集团、广药集团、中国人寿、中国海油、怡和集团、住友商社等几十家知名大型企业。2020年12月,基甸正式加入国内企业数字化服务领域领军企业—赛意信息(股票代码:300687),借助赛意的数字化服务能力,让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更精准、更高效。

热门文章

公司新闻

行业资讯